(1 / 3)

历史的浪潮终于又一次冲向了这块积累的两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土地,上一次,还是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走向共和以不可阻挡之迅猛势头,冲散了腐朽的清王朝。

一夜之间,城头的旗子换了,辫子剪了,也不打仗了,人人嘴里都喊着共和,念着共和的好,可若是揪住一个人问他什么是共和,到底也答不上来。

正如吹了一阵不解风情的风,糊里糊涂的吹来,糊里糊涂的又吹走了。

这一次,时隔三年,君宪的浪潮又席卷而来了。

开宗明义,参照东夷与瑛国,君宪的前提是要有君,假如把这“君”定为紫禁城里的那位,便是开历史的倒车,是要被历史的洪流冲入垃圾堆的。

那么既不能开历史倒车,又要君宪,便只能另力新君了。

窃以为,这天下间,舍老袁外,还有谁?

当然了,老袁官场宦海沉浮几十年,嘴巴向来很严,是不会轻易透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所要做的便是装作不知道,让下面懂事的人去操办,到最后被“民意”裹挟上位,还得来一出三请三辞的把戏,顺便假模假样的来一句:“非唔所愿,惟中华之安康尔,不得不如此。”

至于“懂事”的人,主要有两方,一方是杨承瓒,另一方是袁大公子。

杨承瓒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人,乃王闿运之高徒,擅长帝王之术,致力于君宪救国,其在东夷留学期间,曾拒绝了逸仙先生的同盟会邀请,且相约道:“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新,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据杨承瓒观察,老袁是一颗很有希望的帝星,于是乎,两者不谋而合,“筹安会”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与此同时,同样怀着君宪救国抱负的严复先生,恰时也递来了橄榄枝。

在杨承瓒努力“造皇”的时候,袁大公子也没闲着,他比任何人都上心,试想,自家老头子当了皇帝,按照世袭罔替的规矩,他袁大公子就当仁不让的太子爷,能不上心么?

为此,袁大公子经过苦思冥想之后,作出了“打两口气,按两步走”的长远规划,首先要给自家老头子打气,坚定当皇帝的道心。

袁大公子知道老头子爱看《顺天时报》,便自己出钱印刷,版式仿照着真正的《顺天时报》出了一份山寨的《顺天时报》,一期只限一份,上面刊登的全是袁大公子斥巨资请枪手写的赞成复辟的文章。

老袁还真就看的心花怒放,每天都得花时间看一眼。

其次,袁大公子仿照杨承瓒的“筹安六君子”,拉来了交通部长梁士诒等七个人,组建了一个号称“七凶”的“造皇”组织。

时人把“七凶”与“筹安六君子”合称“十三太保”。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