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都市言情>最爽新人生>495.S1手机

495.S1手机 (1 / 5)

公共自行车,在国内还是新鲜东西,九成九的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这玩意儿的存在。但对于安迪他们来说,公共自行车并不算新鲜,最起码他们是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的。

“开发系统没问题,boss你有什么要求吗?”

一套公共自行车的系统,对于安迪的团队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太困难的工作。

这样一套系统,所需要的也无非几个部件而已,用户在站点锁位刷卡,锁具执行开锁,即可取走车辆。还车时,用户将自行车随车锁具插入横梁或立柱电子防盗锁,系统自动判断读取车辆芯片信息,计算借车时长、费用等,锁定车辆,即完成还车。有的系统还车后须刷卡确认,这样以来,连车辆芯片信息甚至都不需要了。除此之外,车锁需要由系统来进行控制,自行车上还需要有gps卫星定位功能。

除此之外……似乎也不需要其他的功能了。

在未来,还有直接用手机app操作的系统,但是就目前而言,这套系统没有也没关系。

可以说,技术方面,公共自行车早就不存在任何困难了,毕竟国外早就有了这些东西。国内所缺少的,就是主动去吃第一口螃蟹的人。

要知道,上一世,公共自行车真正出现在国内,要等到07年以后了,当时智能化运营管理的、真正具备一定实用价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进入华夏,先后在京城、杭城、江城等大城市先后开展试点,逐步向其他省会城市拓展,部分中小城市进行尝试。

在华夏,率先开始投放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毫无疑问就是天子脚下的京城了,2007年8月开始运行。

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市民和游客服务。

当时报道称,京城公共自行车的规模达到5万辆,但在奥运会结束后,因多方面原因,该系统停止运营。此后,京城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模式历经多次调整,慢慢恢复建设运营。基本以区为单位进行建设,由市政管委负责。而杭城是最早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的省会城市之一,08年3月,杭城就提出向法国巴黎学习,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以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突出的交通“两难”矛盾。

09年,江城开始试点。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政府给予财政及资源补贴。14年4月,江城公共自行车试点正式终止,由国有企业建设运营。14年12月,江城市政府投资,国有企业建设并运营。

随后,全国百余大中小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机构进行确认,各城市的公共自行车数量难以有确切的数据。主要原因是相关方面虚报公共自行车保有规模、虚报人均使用人次。

根据招标采购公告和相关媒体报道,试点规模较大的有杭城、京城、三秦、江城、三晋、陪都等城市,但实际建设规模、车位车辆保有规模、日均实际使用人次等数据外界无从知晓,多为运营方或建设方一家之言。其中不少城市运行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成为摆设。公共自行车广受市民欢迎,但普遍存在运营费用高,相关方面夸大骑行人次,缺乏对投资效益的评审论证监管等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