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都市言情>最爽新人生>523.采访卡梅隆

523.采访卡梅隆 (1 / 5)

成本不到五万,首周末票房却超过16亿,这是什么样的捞钱速度?就是抢银行也没有这么快吧。

无数媒体开始寻找“chou”――这部电影的导演,结果找来找去,最后只能找到这部电影的其他主创人员,当然了,其中也包括知名大导演卡梅隆。是的,卡梅隆,最初大家从主创列表里的监制一览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某一个同名同姓的人,结果等他们从男女主演的口中得知此“卡梅隆”就是彼“卡梅隆”的时候,媒体们疯狂了。

除了刚刚出道的时候,有谁听说过卡梅隆会给别人的电影打下手?而且这部电影现在如此火热,大家都下意识的以为卡梅隆才是电影的主创,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卡梅隆没有做导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升起采访卡梅隆的心思。

于是乎,无数的媒体开始跟风追卡梅隆,不过以卡梅隆的身份,注定大多数人都只能无功而返,但也有人能采访到卡梅隆――比如说《纽约邮报》。

《纽约邮报》是米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创办于1801年,现属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其报道风格以煽情、八卦而闻名。在1960年代后半期,日发行量曾达70万份,未来虽然会下降到418万份,但仍然是纽约最重要的报纸之一。

《纽约邮报》目前归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所有,它创建于1801年。两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号称自己是“最真实地记录世界上每日生活的报刊之一”。这次它是与位于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姆市的ldnorthd公司联手提供这项服务的。这是一家专门为研究人员和系谱专家提供原创作品的数字化处理服务的公司。

1974年,默多克认识了经营《纽约邮报》几十年的多莉・施奇夫夫人。然而,她当时无意出卖该报。到了1976年,她的律师告诉她,即将实行的美国新税务法将使她的孩子们很难保住这份报纸。当时,该报销量近50万份,但一年亏损5000万美元。73岁的多莉・施奇夫夫人决定将报纸卖给默多克。1976年底,买卖终于成交。拥有历史悠久又颇具影响力的《纽约邮报》,是默多克打入米国关键的一步。1977年,他在纽约购买了《纽约邮报》后,一改报纸原来的风格,开始增加暴力和性的有关新闻,以及丑闻和案件的报道,并通过渲染和夸张的语言来吸引读者。

在公众场合,竞争者们通常不会给对手好脸看。

但最龃龉的一对莫过于两家纽约的报纸――“纽约邮报”和“每日新闻”。“纽约邮报”批评“每日新闻”是“每日白日梦”。“每日新闻”则把自己的劲敌贬得一钱不值,两家报纸都很热衷这种互相诋毁。“每日新闻”用不堪入目的文字连篇累牍的刊载有关“纽约邮报”的老板默多克的传言,“纽约邮报”则以不那么礼貌的方式来报道“每日新闻”的所有者莫蒂默・札克曼。两家报纸还经常争论谁拥有更大发行量,吵的口沫横飞。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