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都市言情>最爽新人生>996.奥斯卡

996.奥斯卡 (1 / 5)

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科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就是基础。

虽然直到周方远重生前,真正的人工智能都还遥遥无期,但可以预料,人工智能,就如同人脑,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和数据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基础。人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的让自己的思维发生进步,人工智能亦是如此。

就在周方远考察大数据中心的时候,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魔兽2》正式上映。

虽然想要弄全球同步,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如今已经到了秋季,正是米国秋季档的重要时期,所以《魔兽2》只能是和国内稍微错开了一些时间,当然也不长,也就一周左右。

这一次,远方集团可是为了《魔兽2》下了大本钱,在米国全境租用了3万多块大型广告牌,以及几十家报纸,来为电影造势。

光是这些花销,就高达两千万美元,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宣传支出。这么疯狂花钱,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票房,最主要的,还是想要图谋一下明年的奥斯卡。

尽管每一年都有人在唱衰奥斯卡,但“政治正确”也好,“影响式微”也好,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奥斯卡早已成为一个标准、一种权威。

奥斯卡在国内的影响力来源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引进的大批米国电影中,就已经包含不少奥斯卡提名电影。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好莱坞电影的扩张与发展,使奥斯卡在华夏的认知度远高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即便它代表的始终是米国而不是世界。

据相关资料,1929年,金陵最豪华的“国民大戏院”开张,首日就放映了第一届奥斯卡三项提名的《第七天堂》。而作为“一种电影标准”的奥斯卡,它的颁奖的标准又是什么?它似乎不像戛纳等欧洲大奖那样重视电影艺术、作者风格,但也似乎无意一味迎合大众审美。

用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莉莉汤姆林的话概括,奥斯卡奖是“米国庸俗之经典”,也有人归纳奥斯卡“提名看实力,得奖靠运气”。

又或许如同国内专门从事奥斯卡研究的严敏所说:“奥斯卡奖不啻是米国电影的晴雨表,每一届的评选结果既是对上年度米国电影业绩的总结,预示着来年米国电影的趋向;又颇能显示米国电影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艺术电影类型、流派的演变和技术的精进。”

在叫座与叫好之间,奥斯卡以自己的方式维系着微妙的平衡,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在“意外爆冷”亦或是“意料之中”等等的背后,暗含、博弈与输出的是奥斯卡、好莱坞,以及米国社会的价值观。

奥斯卡的审美体系来源于它独特的评审机制。奥斯卡奖的专业名称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这个“学院”也就是所谓的“评委”,由取得一定成就的业内人士组成。

截止目前,学院人员已经超过9000人,业界人士的门槛保证了专业性,而巨大的基数(尤其是演员)又兼顾了市场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