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都市言情>鉴宝无双>第343章 鉴定费

第343章 鉴定费 (1 / 3)

吴夺淡然接口,“洪先生,我对锡器也是略知一二,待我看上一看。”

吴夺其实不懂锡器,没什么好看的,直接听。

就在吴夺听的时候,洪利居然也没停口,此时黄微忙去了,他就对着何双友说。

“这黄裳所制锡壶,号称‘模范百出而精雅绝伦’。这种却月壶呢,其实在锡壶里很少见,是从紫砂壶中得来的器型······”

“锡制品耐酸碱,无毒无味,又不生锈,明清时期风靡一时,正所谓: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

何双友只是敷衍了几句。

能看得出来,洪利对锡器还是挺喜欢的,而且确实也有一定见识。

不过,他这点儿见识在吴夺的“听力”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吴夺在他的聒噪声听完了。

没什么悬念。

不是真品。

就锡器来说,除了爱幻想天上掉馅饼的新手,见到黄锡(黄裳)、沈锡(沈存周)这样的东西,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是仿品。因为这样的工艺大师,传世真品极少,而仿品的数量却实在太多了。

吴夺在听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听了之后,更加糟糕。

因为这不仅是一件高仿,而且还“修补”过。

在锡壶中,有一种做法,叫做“三镶玉”。

就是在把手、盖钮、流嘴三处镶嵌玉料。“三镶玉”锡壶,自是比一般的锡壶更为名贵。

而这一把高仿黄锡,本来也是“三镶”的,但不是“三镶玉”,而是“两玉一檀”。

本来是盖钮白玉,流嘴冰玛瑙,把手紫檀。

但是,如今流嘴的冰玛瑙没有了。确切地说,原先的整个流都残损了,这个流是后接的。

这一把高仿“黄锡”,是乾隆时期的高仿,而且工艺精湛,用材考究,但是传到民国时期,流残损了,又重新补了一个流。

或许后补之前,根本没见到原先的冰玛瑙流嘴,所以就直接补了一个全锡的。

本来这件锡壶也算得上古人仿古人,好歹是乾隆时期的高仿,也两百多年了,不算便宜货。

但是这一残一补,那就没意思了。

“洪先生,这东西我们不能收。”吴夺开了口。

既然他嘴上说是来送货的,那吴夺就“公事公办”。

洪利面色一凛。他不想随便卖给大雅斋不假,但这样的话却一万个不爱听,这不就相当于说这东西不真嘛!

“未请教?”洪利接口,只蹦出了这几个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