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历史军事>大武御帝>第六章:独尊儒,议国是(1)

第六章:独尊儒,议国是(1) (1 / 8)

这是武帝二年十月的日子。

吴朝,以十月为一年之始,可是这并没有给赵云一点新岁的欢喜。

长郡安陵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下,灰色的云在天空中点缀出冷清的色调,偶尔有大鹏雁从空中飞过,悠长的鸣唱与卖炭老头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在驰道旁边的垂柳枝头久久回旋。

回望秋日的长郡,眼里已布满了惆怅。赵云站在十字路口抬眼眺望,驰道像一条金色的锦带,伸向远方。

他有些失落,在听到皇上诏令夭下举贤,并且要亲自策问的消息后,他十分振奋,以为报国的机会来到了。

就在月初,朝野瞩目的殿试在长乐宫前殿举行。贤良们云集长郡,盛况空前,他们翘首期待的量才任官终于开始了。

它预示着从此将诞生一个与“贫门出将”具有同等分量的选才制度,大家都为之振奋。当华硕把皇上拟定的题目一一传递到大家手中的时候,赵云真正感觉生命的春天到来了。

那殿试是多么精彩啊!皇上在“制”中所体现的“永惟朝廷万事之基,忧惧有缺”的虚怀若谷,表达对贤良们“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的求贤若渴。

皇上在殿试中提及了许多问题,比如:如今当下朕应如何变法振兴社稷?灾异之变是上天对皇权的制裁吗?面对这些尖锐问题,赵云不仅领略到皇上的胸襟,更感到了终遇知音的激动。他没有丝毫犹豫,洋洋洒地写了数千字的策对呈送给皇上,他自信策对很对皇上的心思。

还没有容得上他喘息,皇上的第二道策问就下来了。皇上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提到贤良们的面前。

皇上在策对竹简中提到,为何同样的为王之道,有人垂拱而治,为何同样的刑罚,为什么在先曹时代可以收到囹圄空虚的奇效,而到了五代时期,却竟“死者甚众,刑者相望”呢?

皇上这道策问对那些食古不化者表示了明显的不满,认为他们虽然言世务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虽然稽古溯源,却都是些无用的东西。皇上要贤良们只管“明悉指略,切磋究之。”

这是何意?原来是皇上要贤良们不必畏惧那些居于高位,惟无为而冶之学而是从者的态度,只管敞开心扉,直言进谏。

赵云受到了极大鼓舞,在第二道策对中,他不再回避现实,直言不讳地指出皇上虽效法先王“亲耕籍田,以农为先”,但百姓却没有感受到皇上的苦心,这些事情没有被百姓所理解,而他们不理解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荒疏。

赵云在策对中提到,不重视教育而希望得到贤者,就如同一块玉,不对它进行雕琢,却希望它光彩熠熠一样。他恳请皇上兴办大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这样就不愁天下英才不可得了。朝廷也不必把选才目光局限在官宦子弟、富豪子弟之中。

皇上所忧虑的廉耻混乱,贤愚混淆,正是因为不能选贤任能而造成的积弊。他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行贤能为上,量才任官,录德定位的政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