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历史军事>穿越一八五三>第五八二章 三舰命名

第五八二章 三舰命名 (2 / 4)

木壳战舰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还是要建造铁甲战舰,因此设计人员并未花费精力去更改法式设计,当铁甲战舰建造之时,会很自然的取消风帆。舰艏的空间也就空了出来。

这三艘护卫舰,两座耳台各装备一门122毫米口径速射炮,最大旋转角度120度,火力能覆盖军舰前后方的较大范围,另在舰艉装有一门同型火炮,旋转角度210度,这三门122毫米口径的速射舰炮担负主炮的作用,在主炮火力覆盖不到的范围,船体中部的主甲板两舷各安装三门75毫米小口径速射舰炮,通过开设在舷墙上的炮门向外射击,最大旋转角为为90度。

而这两种舰炮,由于采用了制退复进机技术,虽然还不是太过于完善,只是初代产品,却基本上解决了由后座力导致的复位问题,122毫米舰炮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五发,75毫米则可以达到每分钟八发,这已经是当时世界上射速最快的舰炮了,并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22毫米舰炮,每分钟五发,这种速度与陆地火炮并不占优,可是别忘了,陆地火炮可以展开巨大的炮架,起着很好的稳定作用,而战舰的甲板显然不具备大地的强度,承载不了奇重无比的陆地炮架,只能使用相对轻巧的炮架,结果自然是稳定性变差。

制退复进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水压气体式,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液体受压,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产生抵抗力,徐徐制止炮身后坐,复进系统则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的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

如此一来,通过制退复进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制退复进机的原理很简单,但思维的限制就如一道墙横垣在火炮技术前方,只有安装了制退复进机的火炮,才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火炮,从此之后,火炮不再受复位问题困拢,陆地炮也可以从巨大的重量中解脱出来。

这是火炮技术划时代的革命,目前民盟军新生产的火炮,即将全面应用制退复进机,同时技术部门已经在研发五联管小口径速射炮,一旦研发成功,火力将更加凶猛,而穿甲弹的研究也摆上了日程,专门用来对付加挂装甲的战舰。

两年前,王枫在军中引入了弹药基数的概念,如五四式步枪,一个基数是两百发7.62毫米子弹,迫击炮一个基数是六十发炮弹,75炮是一百发,122毫米与152毫米加农炮都是八十发,因此每一艘护卫舰的标准载弹量是840发,最大为2520发,只要炮管不出问题,火力强悍无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