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历史军事>天汉之国>第112章 供销社

第112章 供销社 (1 / 3)

王宵猎把书信看完,交给一边的陈与义。道:“杨审来信,说鄂州麦价约二百文一斗。不过那里天气湿热,产的麦子不如我们这里好。只是几个粮商一直压价,想让我们以四十文一斗卖给他们。”

陈与义读罢了信。道:“这几天襄阳市面上的麦价到了二十文一斗,已经过低了。如果不能把价钱抬上去,只怕丰收了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利。”

王宵猎点了点头:“城内粮商卖二十文,农民卖给粮商能有多少钱?十五文?十文?我们减免了税赋,清除了豪强,最后农民没有得利,岂不是白辛苦一场。”

陈与义道:“天下又不是只有鄂州有粮商!不如告诉杨审,如果粮商还不愿意,让他到其他的地方看一看。两浙麦价高涨,这样赚钱的机会,不信没有人做!”

王宵猎站起身,叹了口气:“实际上,很可能就是没有人做。参议,你以为那三个粮商到襄阳来与我们做生意,只是他们三家?杨审信里面说了,一个船商,一个鄂州的粮商,一个武昌的粮商,他们就是以鄂州为中心的粮商选出来的人。卖粮只能靠水运,不卖给鄂州的粮商,还能卖给谁?襄阳附近,水路又能到达的,只有江陵和岳州了。那里粮价低,而且不缺粮。”

走到窗口,王宵猎看着窗外。

六月的天气,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外面草木繁茂,鸣蝉叫个不停。府衙里养的两三只猫,懒懒洋洋地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这个时代实行的是行会制度,一州一县,每个行业都有行会。平时官府利用行会,可以直接管理商业行为。比如开封府,市面上常见的货物价格,都是官府每日与行会商定,没有人敢于违反。这样利于官府减少管理手续,节省人力物力。当然,对于经济的害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到了这个时候,行会容易让商人组织起来,不是他们本州的官府很难对付。

想了又想,王宵猎道:“先不管杨审那边怎么做,襄阳、邓州、唐州的粮食,我们必须以合适的价格收起来。不能在丰收之年,让农民多收了粮,却赚不到钱。”

陈与义道:“信阳军的不收么?”

王宵猎道:“信阳没有水路,暂时没有办法。等我们有了钱,再让张均收吧。”

陈与义点了点头。此时没有水路,千里运粮还有什么钱赚?太平年月,陆运的价格,以百斤货物来算,一百里路就要一百文钱。而水路逆流三十文,顺流十文,相差太远。现在不太平,各地价格不同,但总的趋势没有变。王宵猎能卖的粮,只有水路通达的襄阳、邓州、唐州和光化军。

王宵猎道:“卖粮总得有卖粮的衙门。以前各路有提举常平,现在只好另想办法。我一直想在各州建供销社,正好借这件事,把供销社先建起来再说。”

陈与义问道:“卑职听说供销社很久了,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一供一销,自然知道干什么的,却不知道具体条例。”

王宵猎笑着道:“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官营的社,收各地的土产,运到外地。许多东西在本地不值什么钱,一到了外面,就价值百倍。以前靠商人,现在看来,商人靠不住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