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网>历史军事>唐朝最佳闲王>第六五九章:布局

第六五九章:布局 (1 / 4)

自己制定的计划,按理说自己应当信心满满的才是。

但移民这个事,真的不好说。

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也只有明朝时期算是比较出名的,但那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行移民的。

李元吉下不去那个狠心,也不想去用行政手段强行移民。

所以几年前移民济州的时候,就有了之后的那一系列的举动,当然,现在也到了考验儒家成果的时候了。

不过,李元吉显然低估了朝廷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几年儒家的工作成绩。

朝廷有什么大事,很快就会被传出去。

就算是那些暂时没有眉目的事情,也会被传出去一些。

这不是有人嘴碎,而是朝廷故意让传出去的,否则的话,这种事情又为何要放在正旦朝会上去说?

正旦朝会是用来扯皮的吗?

当然不是,既然在正旦朝会上说了这个事,那么就说明这个事情已经被列入了计划,具体什么时候实施,暂且未知,但是按照这些年朝廷的作风,十有八九会在今明两年之内就开始实施。

而对于这个计划,怎么说呢,褒贬不一吧,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

鼓励生育,这个历朝历代都在做,不然的话,为何要将治地人口增幅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说,计划生育那是从古到今都在做,只不过古代是劝着让多生,现代是劝着不让生,虽然是完全相反的方向,但其实两个事情都一样。

三年来,大唐的发展可谓是一天一个模样,单单只是列出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发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了。

神元七年的时候,整个朝廷的税收为一百一十贯左右,但是到了神元十年末,朝廷全年的收入就达到了二百四十万贯,三年的时间,涨了足足一倍还要多。

而且每年的增幅都在不断的增长,其中商业税,消费税占据了大头。

正是因为这种飞速的增长,才让李元吉有了取消课赋的底气,或者说,十年前他就预料到了今天。

虽然现在回头看一看,十年前的决定完全就是脑子一热就做出来的,如果中间出现什么偏差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还好,中间并未出现什么偏差,一切都很顺利。

铁路,成为了带动大唐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统计,单单只是这一条铁路,一年内所运输的货物总价值,就超过了五千万贯之多,其中尤以海产品,农产品,工业设施为主。

长安与洛州,成为了大唐的两颗掌上明珠,镇北与扬州,紧随其后。

海州,则成了那位渔翁,借助着对外的战事,大量的物资被囤积到那里,加之铁路修到海州,大量的海产品需要经此运往内地,故而带动了海州的人流,有了人流,经济自然就上来了,所以,原本的一座小县城,现在单论经济的话,在大唐也能排上前十,况且还有造船厂那个吞金巨兽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